ads

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朝鮮能否效仿“越南模式”?越南權威學者解答


 
圖片來源:pakutaso.com
 



朝鮮能效仿“越南模式”嗎?在河內舉行的“金特會2.0”將這一話題帶火了。越南權威學者如何看待這一問題?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專訪了越南翰林院中國研究院前院長杜進森和翰林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前院長武大略,聽他們談越南、朝鮮與中國發展模式的對比分析。年近七旬的杜進森是越南最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有越南外交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陳大光擔任越南國家主席​​期間,經常就越中關係問題諮詢他。如今,杜進森依然活躍於中越學術界。武大略則是越南知名經濟學家,長期關注越南與中國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進程。
翰林院中國研究院前院長杜進森:“越南模式”,只有國際媒體這麼叫
  環球時報:在您看來,什麼是“越南模式”?
  杜進森:越南沒有將自己的發展模式定義為“越南模式”,這是國際媒體這麼說的。我們將1986年以來的一系列改革稱為“革新”。事實上,越南還處於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很難講已經有成熟的發展模式。如果必須要概括越南的革新,那就是內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外部加強融入國際社會。
  環球時報:能否介紹一下,越南如何開啟了革新?
  杜進森:大背景是美國對越南實施禁運。當時,越南依然堅持從蘇聯學來的計劃經濟,但民眾生活比較困難。越南領導人看到了這種情況,他們認識到,“如果沒有革新,越南就沒有出路”“老路走不通了,一定要走新路”。
  1986年,越南共產黨召開六大,拉開革新的大幕,開始在國內尋找通過經濟體制改革來解放生產力的方式。越南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製,出台“第三計劃”以支持工業發展,對價格、工資、貨幣進行同步改革,這些措施讓生產力一步步得到解放。1995年後,越美建交,美國解除禁運,這讓越南有機會融入地區和國際社會,經濟也開始快速發展。通過革新,以前的糧票、布票如今早就進了博物館;作為一個農業國,越南過去國內大米不能自給自足,現在已成為主要大米出口國。
  環球時報:國際輿論近日熱議朝鮮可以效仿“越南模式”,特朗普等美國高官也頻頻提及。您對此怎麼看?
  杜進森:今天的朝鮮與越南革新的第一階段(1986年-1995年)情況很相似——朝鮮也面臨制裁、禁運,國內實行計劃經濟。我想,朝鮮領導人此行訪問越南一定會有很多啟發:在國際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如何從內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來解放生產力。
  越南革新的經驗顯示,一方面最高領導人需感受到改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百姓希望提高生活水平,這些因素結合起來才能推動國家變革。朝鮮目前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從上至下都有發展需求。
  事實上,朝鮮現今的起點比1986年的越南高。當年,越南很多在戰爭期間被破壞的基礎設施未完成重建。如今,朝鮮的基建基礎比較好。此外,朝鮮的旁邊有中國和韓國,一旦它選擇開放,會得到很多投資與資源。
  環球時報:越南革新與中國改革開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杜進森:我認為,在改革措施實行之初,中國要比越南幸運,外部環境也要好得多。中國本身有龐大的統一市場,可以實現規模生產,也有很多華僑華人支持和幫助。
  兩國選擇的路徑大體上是一樣的:在政治上堅持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經濟上發展市場經濟,越南稱為社會主義定向市場經濟;文化層面上堅持先進文化,中國是和諧社會,越南是公平社會。
  越南對於中國的模式是藉鑑,並非盲目照搬。最近,中國領導人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我就把相關信息反饋給翰林院院長阮光瞬。越共十二大文件中強調私營經濟的作用,但私營經濟在越南經濟中的份額只有8%,而中國民營經濟比例達到60%以上,越南需要藉鑑中國在這方面的經驗。
翰林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前院長武大略:朝鮮必須走出自己特色的道路
  環球時報:說起越南革新,外界會經常提及,它與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很多相似之處。革新之初,越南是否借鑒了中國的經驗?兩國的改革有何不同?
  武大略:從時間上來說,中國改革開放比越南革新早得多。然而,1978年至1990年期間,越南並沒有學習中國的發展模式,因為那時候兩國在邊境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儘管如此,當時作為翰林院世界經濟研究院院長的我已經看到中國改革開放的成績,並提交了相應的報告。那時候,越南內部對中國的經驗存在不同觀點,有人認為,中國實際上是在走資本主義路線,也有人認為,這條道路比較好。
  環球時報:您認為,越中兩國的改革措施有何不同?
  武大略:除了中國開始改革的時間更早,相關政策也更具有延續性。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對這項事業的指導持續了十多年時間,這保證了中國堅持走改革開放道路。但是越南從1986年革新開始後,領導人輪換較多,政策變動也比較大。
  另外,中國改革力度更大,比如較早地開放沿海地區,並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等經濟特區,如今更是將海南作為自由貿易區。相比之下,越南至今還沒有一個經濟特區。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革新之初的越南與現在的朝鮮,狀況有相似之處嗎?
  武大略:越南和朝鮮的經濟體係不太一樣。越南以前一直都是農業國,後來才發展旅遊業和一些小型手工製造業,並且十分依賴國際貿易。相對而言,朝鮮的工業比革新初期的越南發達,所處的地緣環境也比較特殊。
  越南也曾遭到美國禁運制裁,但程度遠比不上美國對朝鮮的製裁力度。1975年完成統一後,沒有西方國家援助的越南能獲得來自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幫助,因此我們依然延續了經濟增長。而朝鮮現在所處的國際環境狀況更為嚴峻。
  我認為,朝鮮不應按照某個具體國家的模式去發展,必須要走出自己特色的道路。如果說越南從貧窮到發展的道路能給予一些經驗,那麼就是要把市場經濟的大門打開,積極融入國際社會。
  環球時報:作為同樣與美國發生過戰爭的國家,越南在與美國的相處中是否有什麼經驗可讓朝鮮借鑒?
  武大略:越美關係的轉變出現在1991年以後。當時的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複雜的變化——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對抗的冷戰結束。越南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就不存在和美國對抗的必然原因。1995年,越南和美國建立外交關係,從彼此敵對的國家變成互利互惠的合作夥伴。
  無論是戰爭還是合作,說來說去都離不開一個利益關係。越美戰爭是越南為保衛國家的主權和獨立,而選擇與美國合作也是由於越南在革新後發現,和美國的經濟交往有助於越南的經濟發展。事實上,從越中兩國的經驗來看,如果想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和美國改善關係是必要前提之一。


文章來源:環球時報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近十年越南最低工資變化

從2008年開始 越南勞工的最低工資每個月100萬越盾 到2018年最新規定為395萬越盾(註一)                     圖片來源:pixabay.com 以越南盾角度,這十年最低工資成長約4倍 如果...

熱門文章